有这样一个村子,里面生活着五个人,农民、个体户、商人、资本家,政客。天还没亮,他们都准备动身去县城玩,村子离县城有20公里,在村口,五个人相遇了,正在商讨去县城的办法,这里面,政客的威信最大,其余人就开始询问政客。
农民问政客:“俺怎么去县城啊?”政客答:“走路去就行了,来回最多8个小时,可以省下几十元的车费呢。”农民高高兴兴地走了。
个体户问政客:“你好,我该如何去呢?”政客对个体户说:“借辆自行车就行了,来回三小时。”个体户高高兴兴地去借自行车了。
商人问政客:“您好,依您看,我该采取什么途径呢?”政客对商人说:“能坐车去就坐车去,能开车去就开车去,千万不要耽误时间,时间就是钱,时间就是命。”商人连连道谢,跑去村头招呼大巴了,心里盘算着去城里要先买一辆车。
这时啊,资本家笑呵呵地对政客说:“知道您也要去县城,我啊,早早派人开车过来了,司机马上就到。”
政客一笑,回:“你直接住在城里不好吗,跑来跑去地干什么?要是有啥需要跑腿的事儿,安排人来办就可以了,千万不要什么都亲力亲为,要是什么都亲力亲为,活着跟狗有什么区别。”
资本家大笑:“是是,您说的是,这不是觉得乡下空气好嘛,也不知道为啥,在这儿,我心里就踏实,您腿脚不方便,有啥事儿我还能招呼招呼,挺好,挺好。哎呦,车到了,您请,您请。”
随后政客被资本家搀扶着,上了车,前往县城。
“各个不同阶级的人思维方式天差地别,而政客对每个人的政策也是因人而异,而不是一刀切。这里面还蕴含着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。”
“我初入社会时,就是农民思维。能花时间花精力解决的事儿,我绝对不会花钱,一分钱恨不得掰开几份去花。”
“第二阶段,是个体户思维。也就是开始学习怎么去运用资源,借力,借钱,借势等等,在这个过程中,社会上的关系网也逐步打开了。”
“第三个阶段,是商人思维。自己需要什么,就买什么。需要什么技术,就买会搞技术的人,能跟人合作就跟人合作,能花钱搞定的事儿,就花钱搞定。这时候赚钱确实轻松点儿,多了点儿。”
“我做事儿的第四个阶段是什么?是资本家思维。一是遇到问题用制度来解决,用烧钱来解决;二是靠制度靠烧钱都解决不了,就通过招人、外包,或跟其他公司对接来解决。要是还不能解决,就找上面人来解决。总之,赚钱非常轻松非常轻松。”
“我以为我很厉害了,其实最厉害的还是政客啊……”
“赚10万块钱,对农民来说,要1到2年;对个体户来说,需要半年或1年;对商人来说,可能只要1天或1个月;对资本家来说,不过是分分钟的正常收入;对政客来说,不过是巧立名目说句话而已……”
“现在我在社会上,也是有头有脸的人了。别人来找我喝茶,我会习惯问:请问您做什么工作的,月收入是多少?他说他是工人,我会告诉他,哪哪儿的工作缺人;要是对方是个体户,我会告诉他,做什么,得看适合不适合您,我建议你先做个市场调研再说。至于具有商人与资本家思维的人,他们会直接找我合作,用共同的利益来与我谈话。”
“其实赚钱也好,不赚钱也好,成与败,都是生活常态。没啥好叨叨,好埋怨的。这不是社会注定的现象,这是思维和阶层的差距。”
“至于政客,他来找我喝茶,想要弄个XX,邀请我们入驻分享,我们能拒绝吗?不能拒绝。人生啊,充满了局限性。”
来源:
@白脸:真正会赚钱的人,都有什么样的思维?·